甲類倉庫作為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的重要場所,其防爆要求的劃分直接關系到人員安全和財產安全。根據我國現行標準及行業實踐,甲類倉庫的防爆要求需從建筑結構、電氣設備、通風系統、安全間距、消防設施和管理制度六個維度進行系統性劃分,形成多層級防護體系。
一、建筑結構防爆要求
甲類倉庫的建筑設計必須符合《建筑設計防火規范》(GB50016)中關于爆炸危險性場所的特殊規定。墻體應采用抗爆墻結構,厚度不小于240mm的鋼筋混凝土墻或配筋磚墻,抗爆壓力值需達到0.1MPa以上。屋頂需設置輕質泄壓面,泄壓面積與倉庫容積比不低于0.05㎡/m3,且泄壓方向應避開人員密集區域。地面須采用不發火材料,如瀝青混凝土或導電橡膠,電阻值控制在1×10?Ω以下。門窗應選用向外開啟的防爆型,玻璃采用夾絲玻璃或薄膜防爆玻璃,并在外側加裝防護網。
對于儲存閃點低于28℃液體的倉庫,需設置防液堤,高度不低于0.3m,容量應大于最大儲罐總容量的110%。建筑承重柱需進行防火防爆包裹,采用厚度50mm以上的防火涂料,耐火極限不低于2小時。2019年江蘇某化工廠爆炸事故調查顯示,未達標的建筑泄壓設計是導致次生災害擴大的主要原因,這凸顯了結構防爆的至關重要性。
二、電氣設備防爆等級
根據《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》(GB50058),甲類倉庫的電氣設備需達到相應防爆等級。儲存Ⅰ類(氣體)爆炸物的區域須使用Ex dⅡB T4及以上等級的防爆設備;儲存Ⅱ類(粉塵)爆炸物的區域需滿足Ex tD A21 IP65標準。照明系統應采用隔爆型燈具,防護等級不低于IP65,光源宜選用LED等低溫照明設備。配電箱須設置在非防爆區,通過防爆撓性管連接至防爆區內的用電設備。
電纜敷設需遵循"三隔離"原則:動力電纜與控制電纜分層敷設,高壓與低壓電纜分橋架布置,強電與弱電電纜間距不小于0.5m。所有金屬構件需進行等電位聯結,接地電阻不大于4Ω。2020年應急管理部專項檢查數據顯示,約23%的甲類倉庫存在電氣設備防爆等級不符問題,這是引發爆燃事故的重要隱患點。
三、通風與氣體監測系統
機械通風系統應保證每小時換氣次數不少于12次,排風口設置在建筑物下部,進風口設于上部,形成對流。對于可能積聚比空氣重的可燃氣體的區域,需在地面0.5m高度處增設輔助排風裝置。通風設備電機必須符合防爆要求,葉片采用有色金屬材質。
氣體監測系統應設置三級報警值:一級報警為爆炸下限(LEL)的10%,二級報警為LEL的25%,三級報警為LEL的50%。探測器布置密度每100㎡不少于2個,距釋放源水平距離不超過7.5m。監測數據需實時傳輸至中央控制室,保留時間不少于180天。北京某危化品倉庫的實踐表明,加裝紅外線氣體成像系統可將泄漏檢測響應時間縮短至30秒內。
四、安全間距與隔離措施
甲類倉庫與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的防火間距不小于50m,與重要公共建筑間距不小于150m。倉庫內部應劃分防火分區,單個分區面積不超過750㎡(設自動滅火系統時可增至1500㎡),分區之間采用耐火極限4小時以上的防火墻分隔。
不同性質危險品應分類存放:氧化劑與還原劑間距不小于10m;酸類與堿類間隔不小于5m;易燃液體儲罐組間距按直徑1.5倍計算。儲存金屬鈉等遇水燃燒物品的倉庫,應設置獨立防水分區,配備干燥空氣保護系統。深圳"12·20"事故調查報告指出,違規混存硝suan銨與硫化鈉是導致爆炸當量增大的關鍵因素。
五、消防設施配置標準
自動滅火系統優先選擇泡沫-水雨淋系統,響應時間不超過45秒,持續噴射時間不少于30分鐘。手動滅火器材按每100㎡配置2具8kg干粉滅火器的標準布置,另需在出入口增設35kg推車式滅火器。消防給水系統應保證兩路供水,管道壓力不低于0.3MPa,消火栓保護半徑不超過50m。
對于鋰金屬等特殊危險品,需配置D類滅火劑儲罐;過氧化物倉庫應配備專用降溫系統。2023年新版《危險化學品倉庫安全管理規范》新增要求:甲類倉庫必須設置消防水幕系統,水幕強度不低于2.5L/(s·m),用于阻隔爆炸沖擊波和熱輻射。
六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
建立"雙人雙鎖"管理制度,存取危險品需兩名持證人員同時操作。每日巡查應包括:通風系統運行狀態、氣體檢測儀校準情況、防爆電氣設備完整性等12項內容。應急預案需每季度演練,重點訓練初期火災撲救、人員緊急疏散和危化品堵漏等技能。
作業人員必須配備防靜電服(表面電阻1×10?~1×10?Ω)、防爆對講機等個人防護裝備。培訓內容應包含:危險特性認知(每年不少于16學時)、應急處置實操(每半年8學時)、事故案例分析等。上海化學工業區的管理實踐顯示,實施智能門禁系統+電子巡檢系統后,人為失誤導致的事故下降了67%。
當前甲類倉庫防爆技術正向智能化方向發展,包括:基于物聯網的實時風險預警系統、防爆機器人巡檢、數字孿生模擬爆炸擴散路徑等新技術應用。但無論技術如何進步,嚴格執行防爆分區管理、保持設備本質安全、強化人員安全意識始終是預防爆炸事故的三大基石。未來隨著NFPA 497等國際標準的本土化應用,我國甲類倉庫防爆要求將形成更精細化的分級管控體系。